太姥(mǔ)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,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,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。挺立于东海之滨,三面临海,一面背山。主峰海拔917.3米。
太姥(mǔ)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,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,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。挺立于东海之滨,三面临海,一面背山。主峰海拔917.3米。
相传尧时老母种蓝(蓝草,其汁色蓝,榨之以染布帛)于山中,逢道士而羽化仙去,故名“太母”,后又改称“太姥”。闽人称"太姥"、武夷为“双绝”,浙人视"太姥"、雁荡为“昆仲”。据陆羽《茶经》载:“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”。据考证,此“东”为“南”之误,“南三百里”即太姥山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地质公园一一太姥山,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,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,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,雄峙于东海之滨,山海相依、傲岸秀拔,以 “山海大观”称奇。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,故有“海上仙都”的美誉。它北望浙江雁荡、西眺福建武夷,三者成鼎足之势,闽人称武夷、太姥为双绝,浙人视雁荡、太姥为昆仲,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。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,属燕山晚期,地质史白垩纪的产物,距今约九千万至一亿年。地貌为小型式峰林为主的地貌类型,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,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。
太姥(mǔ)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,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,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。挺立于东海之滨,三面临海,一面背山。主峰海拔917.3米。
相传尧时老母种蓝(蓝草,其汁色蓝,榨之以染布帛)于山中,逢道士而羽化仙去,故名“太母”,后又改称“太姥”。闽人称"太姥"、武夷为“双绝”,浙人视"太姥"、雁荡为“昆仲”。据陆羽《茶经》载:“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”。据考证,此“东”为“南”之误,“南三百里”即太姥山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地质公园一一太姥山,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,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,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,雄峙于东海之滨,山海相依、傲岸秀拔,以 “山海大观”称奇。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,故有“海上仙都”的美誉。它北望浙江雁荡、西眺福建武夷,三者成鼎足之势,闽人称武夷、太姥为双绝,浙人视雁荡、太姥为昆仲,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。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,属燕山晚期,地质史白垩纪的产物,距今约九千万至一亿年。地貌为小型式峰林为主的地貌类型,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,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。